“ 一旦公司被清盘,公司将由清算师接管。公司的商业运作将会被中断,董事也失去他们的主导权,所有的员工也会因为法庭下令清盘的同时被自动解雇。”
很多老板为了保住企业的命根,就不惜裁退了员工,但是也因为疫情底下裁员,员工手停口停,直接引发了劳资纠纷。
经过数个月漫长的疫情抗争,马来西亚进入了修复性管制令阶段。在这短期,雇主与雇员必须注意几个重要事项,以避免劳资纷争发生。
为了缓解全民财务困顿,财政部在8月6日提呈《2020年政府开销临时措施(新冠肺炎)法案》,以成立450亿令吉的新冠肺炎基金(Kumpulan Wang COVID-19),援助受影响企业与人民。该基金里的钱只能用在经济振兴配套和经济复苏配套计划,当中就包括了法案第4条文阐明基金的政府此前已宣布数个经济振兴配套协助雇主保留员工,当中包括了薪资补贴计划等等的惠民政策。
(照片转载Pexels.com)
公司清盘 权益问题
因不少行业受到疫情冲击导致结业,这让雇主和雇员关注公司一旦清盘,彼此之间该如何保护权益?当公司被迫清盘,清盘师(Liquidator)将接管公司,而公司的商业运作也因此中断,董事也顿时失去他们的主导权,所有的员工也会因为清盘而被自动解雇。
如该公司还拖欠员工的薪水或佣金等等,清盘师会把公司员工列为其中一个债权人。根据,《1955年劳工法令》第31和32条文,遭拖欠的工资比其他债务拥有优先权。清盘师经过调查该公司的事务和资产后,会以最有利的方式回收和落实公司资产并且平均的分配于债权人。
《2016年公司法令》第465(1)(a)和466(1)(e)条文,债主若因为债户公司无法偿还债务向法庭申请清盘该公司前,债主必须要给债户公司发出索偿债务通知书。
而收到债务通知书的公司必须在21天内给予回复或偿还债务。如果债户公司在21天内没办法给予合理的回复或偿还该债务,债主才可以向法庭提交清盘行动申请。
(照片转载Pexels.com)
由于经济不景气,接下来可能会爆发失业潮。打工一族必定疑惑,企业业主可能会以经济不景气为由扣薪水。根据《1955年劳工法令》第24(2)(d)条文,除非是法令赋予的授权,雇主不得从扣除低于2000令吉以下收入雇员的薪水。擅自扣除雇员薪水的雇主可在第91(c)条文下被提控,并在第99A条文下被判罚款一万令吉。
至于薪水高于2000令吉的雇员,雇主与雇员需探讨当时签署的雇用合约,若此事没列入合约,雇主绝对不能强逼雇员扣薪。
行动管制令过去了好几个月,在这段期间一些员工被扣薪,却没随着管制令的尾声而回调薪水。曾有一个个案的雇主以经济不好为由扣除员工薪水,并向员工保证经济好转后薪水会被调回。但是雇主并没履行,雇员也因此拒绝签扣薪同意书,法庭因此宣判员工被间接解雇(constructive dismissals),允许员工索赔。
以此个案进行分析,员工是有权益向雇主采取法律行动的。工业法庭会根据《工业关系法令》第30条文审理,即申诉一旦提交给工业法庭,将根据公平,良心和实质性课题判决,而不考虑太多的技术问题和法律形式。
(照片转载Pexels.com)
打造双赢结果
如果雇员胜诉,法庭可给予以下裁决:
(a)命令雇员复职(如果法院在审判期间认为不宜复职,则可以赔偿代替复职。赔偿金的计算通常取决于雇员的服务年限和薪水); 和
(b)命令雇主支付欠薪(从解雇之日起至法庭听审最后一天为止的拖欠工资的计算,最长为24个月,而处于试用期的雇员,最长为12个月)。
如果在没有申请司法审核的情况下,裁决将被认为是最终裁决;任何赔偿金或欠薪都可以入禀法院执行。
在这段期间,许多企业都不容易熬,应与员工一起交流和激荡,试图开拓公司新发展方向,才可以打造双赢的结果。劳资关系并不再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来到这个时代,劳资一起合作才能找到生存的出路。
【免责声明】
本网站欢迎网民与用户发表建设性留言,目的在于互动与交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非本网站立场,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抹黑等煽动性留言,本网站有权删除违规留言。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爱迪生
”一张纸卡值400万 宝可梦卡牌变「纸本黄金」
被誉为「宝可梦卡牌圣杯」的稀有卡牌「皮卡丘插画家」,再度写下惊人纪录!一张PSA 9等级的卡牌日前于eBay拍卖中,以400万美元成交,相当于一间豪宅的价格,刷新收藏市场价格。
乞丐童工到仁心医者 李创业的生命奇迹
37岁的中国医师李创业,用一双曾被命运夺去自由的双腿,攀上中国多座名山,也用一颗不屈的心,抚平了他人与自己的创伤。他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中国网民,被誉为「最坚强的医生」。
Instagram广告真在偷听? IG CEO否认传闻 揭露精准原因
你是否曾有这种经验:才刚跟朋友聊起某个产品,下一秒Instagram上就跳出相关广告?这种「心电感应」般的精准度,让不少人怀疑Instagram是不是偷偷打开了你的咪高峰。针对这项流传已久的「偷听」传言,Instagram行政总裁Adam Mosseri 近日终于再次出面回应,他坚称平台并未透过手机麦克风窃听用户,并提出了四大关键原因,解释为何用家总觉得广告比你更懂你。
英国声音专家打造「神奇乐曲」 称边听边吃巧克力有奇效
吃巧克力的时候,如果同时播放一首特制的音乐,味道可能会变得更好。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声音专家海辛思结合长达60年的科学研究成果,创作出一首名为「Sweetest Melody」的乐曲,专门用来搭配品尝巧克力,号称能让甜味与口感更加浓郁。
医生写病历如鬼画符 印度法官怒令医学院「教写字」
医师字迹潦草一向被拿来开玩笑,甚至有国际玩笑公认大概只有药师看得懂手写处方。但是这样的「传统」,在印度可能要被法院正式终结了。一个邦级高等法院最近裁定,所有医师必须以大写字母清楚书写病历处方,避免因字迹潦草造成医疗事故。
Tupperware「太耐用」拖累品牌 当完美成了陷阱
在商界,产品品质往往被视为企业成功的关键。然而,传奇品牌 Tupperware 的故事,却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悖论:当产品“太好”,也可能成为企业衰退的开始。